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
學好國家通用語言文字 把家鄉故事講給更多人聽
一次不太成功的朗誦大賽經歷,讓包雪林意識到學好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重要性,“普通話說得不流利,情感和語氣上無法準確透徹地表達。”
包雪林是河南科技大學的大三學生,出生于通遼市科左中旗一個蒙古族家庭,從小接受蒙古語言文字教育,小學三年級開始學習漢語文。為了將來發展的路子更寬,高中時他轉入漢授學校,學習成績優異的他漢語作文成績卻一直很難提升。上大學后,開始全面接受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學。原本開朗的他有點活躍不起來了,課下跟同學們相處,他生硬的普通話,經常鬧出笑話。
包雪林認為,學好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十分必要,特別是大學期間,公共場合、文體活動等都需要使用普通話交流。
上大學后,尤其是一次校園藝術節朗誦大賽上的失利,讓包雪林產生嚴重的挫敗感。課堂上,涉及到物理、化學課上的一些名詞,更是拿不準,學習起來很吃力,這一度令他很迷茫。但是,蒙古族生性的真誠和樂于助人,卻讓他在同學中很有“人緣”。在同學們眼里,這個東北兄弟實誠可交。
包雪林說,家里經常郵來牛肉干、奶豆腐、奶皮子和咸菜干等家鄉特產。而這些特產總會引發舍友的好奇。當他把特產與舍友們分享時,馬上會引起一波話題,大家邊吃邊聊這些特產的做法。
通遼的旅游勝地、科爾沁草原的傳奇故事,以及家鄉的美食,還有脫貧攻堅給家鄉帶來的變化,父親的馬頭琴表演參加農牧民演出獲了獎、母親今年冬天做的粘豆包賣出了好價錢、家鄉的農牧民學會了直播帶貨……隨著與同學們交流的深入,包雪林的普通話也越來越流利,他不斷把家鄉的故事講給越來越多的同學聽,不少人都對科爾沁草原產生了極大的興趣。
包雪林深有感觸地說:“對國家通用語言文字,學習得越早就越能增強學生的語言使用能力,提高與其他民族同胞的溝通能力,這會為他們將來走向社會、就業發展打下堅實的語言文字基礎。”
下一條:各族群眾應學好用好國家通用語言文字——訪自治區教育廳督導室主任楊冬梅
【關閉】